夷果类·荔枝
荔枝
又叫离枝。树木高大,树叶一年四季不落,果在五、六月份成熟。诗人白居易曾描述:此果若离开树干,一日则色变,二日则香变,三日则味变,四五日后色、香、味都已没有存,所以名离枝。
味甘,性平,无毒。
止渴,益人颜色,提神健脑。可治头晕心胸烦躁不安,背膊不适,颈淋巴结结核,脓肿和疔疮,发小儿痘疮。
核
味甘,性温、涩,无毒。
可治胃痛,小肠气痛、妇女血气刺痛。方法是将一枚核煨成性,研成末,以酒调服。
(1)治水痘发出不畅:荔枝肉浸酒饮,并吃肉。忌生冷。
(2)治疔疮恶肿:用荔枝三个或五个,不用双数,以狗粪中米淘净为末,与糯米粥同研成膏,摊在纸上贴。留一孔出毒气。或用荔枝肉、白霜梅各三枚,捣成饼子。贴于疮上,消除病根。
(3)治呃逆不止:用荔枝七个,连皮核烧灰存性,研成末,白汤调服,即止。
(4)治疝气:荔枝核、青橘皮、茴香各等分,炒灰存性研开。用酒调服二钱,每日三次。
(5)治妇女血气刺疼,胃痛,腰腹背痛:用荔枝核烧存性,取半两,香附子炒一两,研成末,每次服二钱,用盐汤,米汤调服均可。
(6)治痢疾:荔枝壳、橡斗壳,石榴皮、甘草各自炒后煎服。
(7)治心痛及小肠气:荔枝核一枚。煅存性,酒调服。
(8)治血刺痛:荔枝核半两,香附子一两。上为末。每服二钱,盐酒送下。